其他
跟着发珍去收垃圾分类处理费
垃圾围村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其所在村庄的垃圾无管理,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很多县、乡级政府的回应往往是财政紧张,无暇顾及。财政紧张所出现的垃圾围村现象,却被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大王庄村的李发珍,通过组织全村开展垃圾分类,每家根据人口数量缴费的方案解决了。毫不夸张的说,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李发珍是中国探索出通过垃圾产生者付费,筹集垃圾分类经费,从而解决垃圾围村问题的第一人。
听说李发珍在大王庄开展垃圾分类是在今年7月初,8月初请她做了一次垃圾分类的线上分享,随后写了一篇带领村庄闯出垃圾分类的两个娃的妈,得知她在村里实现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的所需经费来自村民缴纳的垃圾分类处理费时,我十分吃惊,因为目前为止,我从未听说过中国有哪个城市或者农村可以实现垃圾产生者来承担自己的垃圾处理费。当然,发珍也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去和大王庄村民收垃圾分类处理费的,因为乡和村委不知道她要做的垃圾分类怎么搞,也没有任何经费可以支持她。但是,她开展垃圾分类的决心又十分坚定,所以,最后,她想出了和垃圾产生者,也就是村民来收垃圾分类所需的费用。原则很简单,就是每户按照每人每月2元的费用来收取,用来支持目前为村里分类收运大叔李遂正每月800元的工资。她把这种原则叫做“集资共担垃圾分类费”。
中国农村还有大量垃圾围村的地方,我们未来计划在多个这种垃圾无人管理的村庄开展垃圾分类,于是10月下旬到大王庄和珍交流垃圾分类经验,也恰巧遇到她去村里各家收垃圾分类费用的情形。发珍去每户收垃圾分类处理费前,都备好基本的表格,里面有村里人员名单,每户人口数量,以及是否缴费情况。收到了费用的家庭,都会在后面写上缴费的数量。
发珍在其中一户人家收垃圾分类处理费,并详细说明费用交纳情况。
其实收垃圾分类处理费的过程,是发珍和每户交流垃圾分类的过程。每到一家,她们都会唠唠家常,说说家里的垃圾产生情况,有的家庭可能会呆上半个小时,这样一个上午可能就只能收10来户。发珍也会细心准备一些家庭所需的材料,比如给一家养猪的家庭提供更加环保养猪方式的资料。她了解每家的生活,也会贴心的选择别人不忙的时候上门。一个上午,我们一起走访了10多户家庭,绝大部分家庭会十分痛快的把钱交给发珍,但也会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有的家庭常住人口可能会有变化,尤其是有的家庭提出有一个人外出打工多个月,这样发珍就把这户人家的费用减少2元。也会偶尔遇到一户人家,各种理由拒绝缴纳费用。发珍也提到一些遗憾的事情,比如有人就是不交钱,她只能拒绝收对方的垃圾,否则这样对其它家庭不公平。
问发珍上门去收费时,是否感觉犯难。她说最初会有这样的心思,现在完全没有了,反而是很开心的过程,可以和大家交流下垃圾的问题,还可以增加感情。因为她每次都按时给垃圾分类收运的大叔李遂正按时“发工资”,李大叔虽然70多岁了,但非常认同发珍的工作,所以在垃圾分类收运上工作十分认真,每天下午雷打不动在村里收垃圾。碰到不分类的家庭,也会敲门教育一番。
发珍既不是村委干部,也不是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但她是两个年幼女儿的母亲,大女儿4周多岁,小女儿1周岁多,为了保护女儿们的健康,杜绝村里的露天焚烧,她客服种种困难,行动起来,在大王庄开展了垃圾分类。但有些困难,完全不是她个人可以克服的,比如因为没有经费,她目前收集的厨余只能放到她们自己家的地里堆肥,因为是栽着树的林地,面积不够,厨余主要是自然堆放,没有办法管理。因为没有遮挡,雨季来临的时候,会无法正常发酵。因为每月收集的费用不够800元,她自己总是每月搭200多百元进去。还用自己的钱,购买了一辆800元的二手电动车,用于分类回收垃圾。而且发珍目前计划把垃圾分类带到更多村庄,向和大王庄一样的自然村西边村庄推广垃圾分类,这就更需要村委出面协调垃圾分类的启动。
这是发珍在大王庄西侧邻村的垃圾堆旁,她决心要把垃圾分类推广到这个村庄。
所以,我们在佩服发珍在垃圾分类行动方面的勇气,并探索出按照每户人头来收集垃圾分类处理费的同时,必须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县级政府主导,村委负责执行的农村垃圾分类管理体系,采用发珍这样的积极行动者在实践中的垃圾分类经验。对于农村垃圾分类日常运行中的分类运输,以及厨余就地堆肥所需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可以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探索村民按照垃圾产生量负担垃圾分类所需费用。但是,对于农村垃圾分类启动前所需的费用,主要是分类收运所需的车辆,以及厨余等就地资源化所需的硬件建设等基础费用,政府必须起到主导的角色,考虑如何投入垃圾分类所需的基础设施费用。很显然,只有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设施搭建好了,前端对公众的垃圾分类教育工作,以及要求分类投放的行为才会发生改变。
所有打赏将捐给发珍,用于大王庄村垃圾分类费用。